首页>>法律法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电动车交通事故责任怎么承担?

时间:2017-06-23  【转载】

1、电动车是否属于机动车?


“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机动车一般是指本身具有动力装置,可以单独在公路及城市道路行驶,并完成运载任务的车辆。(摩托车也算机动车)。


“非机动车”: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9条第4项“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


我们国家对电动车是否属于机动车有相应的标准。根据《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和《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关于加强电动三轮车管理的通告》等有关规定可知,无论采用何种驱动方式,其最高设计车速不大于 50km/h ,且若使用内燃机,其排量不大于 50mL 的两轮或三轮车辆,包括两轮轻便摩托车和三轮轻便摩托车,但不包括最高设计车速不大于20km/h的电驱动的两轮车辆。因此所谓的“电动三轮车”属于三轮摩托车,依法属于机动车。


另,全国自行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的《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可知,电动自行车如果符合最高时速不超过20迈;整车质量不超过40kg;电机额定输出功率不大于240w且具有良好的脚踏功能,同时满足这四个条件的电动自行车就属于非机动车。否则就是机动车。


2、电动车(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责任该如何承担?


法律一般比较照顾弱者,当时非机动车或者行人时是比较受到照顾的。对比看一下: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按照《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的各方当事入的责任,按比例分别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者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造**身伤亡、财产损失的,超过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的部分,由机动车方承担赔偿责任。但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依照下列规定减轻机动车方的赔偿责任:


(1)非机动车、行人负事故全部责任的,减轻80%--90%的损害赔偿责任;


(2)非机动车、行人负事故主要责任的,减轻60%--70%的损害赔偿责任;


(3)非机动车、行人负事故同等责任的,减轻40%--50%的损害赔偿责任;


(4)非机动车、行人负事故次要责任的,减轻20%--30%的损害赔偿责任。


若双方都是机动车,则按各方当事入的责任比例分别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是若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才减轻机动车一方的损害。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不同,交通事故责任的划分的是不同的。


综上所诉,在电动车交通事故中,法律比较偏向于非机动车或者行人,而电动三轮车是属于机动车,那么电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划分和承担就比较重。随着我国机动车、电动车等道路车辆的增加,在交通运输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国更应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范管理。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