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诉讼指南>>以案说法
诉讼指南

以案说法

解读该条款:被告举证责任如何倒逼行政机关规范信息公开行为?

时间:2025-07-05 11:13 作者:佚名 【转载】

该条款通过明确被告的举证责任,倒逼行政机关规范信息公开行为,保障公民知情权。其核心逻辑是“谁主张、谁举证”,同时结合政府信息公开的特殊性(如信息控制权在行政机关),要求被告承担更重的证明义务。实践中,行政机关需建立完善的检索、审批和留痕机制,避免因举证不能而败诉。

大家可能希望了解第五条的具体内容、举证责任的分配、司法实践中的应用以及相关案例。因此,回答需要结构清晰,分点说明,并结合实际案例和法律依据。

需要确保回答涵盖以下几点:

第五条的核心内容,即被告需承担举证责任。

六种具体情形及其举证要求。

举证责任的法律依据和司法实践中的考量。

典型案例,说明法院如何应用该条款。

原告的举证责任补充。

一、第五条的核心内容

条款原文:

第五条 被告对其作出的政府信息公开、不予公开等行为的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

具体情形包括:

(一)至(六)项列举六类需被告举证的情形(见下文详细说明)。

核心规则:

举证责任倒置:行政机关需自证其行政行为(公开/不公开)的合法性,包括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及程序正当性。

分类举证要求:针对六类高频争议情形,明确被告需提交的证据类型及证明标准。

二、六类具体情形的举证责任

1. 信息已公开的举证

举证内容:

提交公开时间、载体(如政府网站截图、公报目录);

已履行告知义务的证据(如书面通知、短信记录)。

证明标准:需证明信息客观存在且可获取。

2. 因公共利益豁免的举证

举证内容:

公共利益的具体内容(如公共卫生、公共安全);

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证据(如风险评估报告)。

证明标准:需充分说明公共利益与不公开影响的关联性。

3. 内部事务信息的举证

举证内容:

信息属于人事管理、后勤管理或内部工作流程的证明材料(如内部培训记录、采购清单)。

证明标准:需证明信息内容限于内部管理,不涉及外部权利义务。

4. 过程性信息的举证

举证内容:

信息系行政决定前形成的讨论记录、过程稿、请示报告等;

形成时间与内容性质的证据(如文件起草时间戳)。

证明标准:需证明信息处于决策前的非终局状态。

5. 行政执法案卷信息的举证

举证内容:

信息属于执法过程中形成的调查笔录、询问笔录等;

案卷归档记录(如案件编号、存档时间)。

证明标准:需证明信息与执法行为的关联性及归档合规性。

6. 信息不存在的举证

举证内容:

已尽合理检索义务的证据(如检索日志、档案查询单);

第三方提供的信息缺失证明(如档案馆出具的无档说明)。

证明标准:检索范围需覆盖法定保存渠道,检索方法需合理。

三、举证责任的司法审查要点

证据充分性:

需形成完整证据链,例如:

证明“信息不存在”:需提供检索范围说明、系统日志等;

证明“合理检索”:需提交关键词设置记录、检索结果清单。

程序合法性:

审查是否履行告知义务(如说明不公开理由)、是否超出法定期限等。

例外情形:

若行政机关以“国家秘密”为由拒绝公开,需提供密级标识、保密审批文件等。

四、典型案例与裁判规则

案例1(信息不存在):

某市住建局答复“某文件不存在”,但未提交检索记录,法院认定其未履行合理检索义务,判决撤销答复并责令重新处理。

案例2(涉及商业秘密):

行政机关公开企业排污数据,企业起诉称涉及商业秘密。法院要求行政机关举证第三方同意公开或公共利益影响,行政机关未能证明,判决确认违法。

案例3(内部事务信息):

某部门以“内部工作流程”为由拒绝公开人事任免讨论记录,法院查明该记录属于决策前的磋商信函,判决撤销答复并责令公开。

五、原告的补充举证责任

基础举证:

需证明申请存在(如邮寄凭证)、信息涉及自身权益(如商业秘密权属证明)。

反驳举证:

若被告举证不充分,原告可申请法院调取证据(如要求行政机关提供原始检索记录)。

六、法律依据与意义

法律依据:

《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四条:被告对行政行为合法性负举证责任;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豁免公开情形的规定。

制度意义:

平衡知情权与行政效率:通过举证责任倒置,防止行政机关滥用豁免条款;

规范信息公开行为:倒逼行政机关完善信息管理、检索和留痕机制。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