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诉讼指南>>以案说法
诉讼指南

以案说法

四川女子实名举报前公婆资产近亿涉贪腐,为何核查结果仍未公布?

时间:2025-07-05 11:12 作者:佚名 【转载】

2024年7月,四川一女子实名举报前公婆资产近1亿元涉嫌贪腐一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然而,时间过去了近一年,核查结果仍未公布。2025年6月27日上午,南充市发改委有关科室回应称,核查报告去年就已送达当事双方,且双方都明确认可,没有公开发布是因为涉及到当事人个人家庭隐私。

据了解,举报女子曾女士是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人。2024年7月18日晚,她在网上发布了一段63秒的举报视频,实名举报前公公尹某光、婆婆漆某华资产远超体制内人员的正常收入。曾女士称,前公婆家有3套房子,总面积超过400平方米,另有8处商铺,总面积超过6000平方米,她前夫名下还有现金理财数百万元,家中是全屋名贵红木家具,并有大量字画收藏品,还大量持有并使用他人银行卡进行理财涉嫌洗钱,家庭资产估计在8000万到1亿元之间。

自举报视频发布后,曾女士已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204个视频,主要涉及对举报结果的追问、婚恋过程以及对离婚诉讼的解释和责问等内容。2024年7月19日,南充市发改委曾发布情况通报回应此事。

官方以涉及隐私为由不公布调查结果,引发了诸多争议。从公众的角度来看,公职人员的财产状况本就应该接受公众的监督。公职人员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他们有义务保证自身行为的廉洁性和财产来源的合法性。

这两位被举报的公职人员拥有近亿资产,公众有权利知晓这些财产是否通过合法途径获得。如果这些财产是合法所得,公开调查结果不仅能还当事人一个清白,也能消除公众的疑虑;若存在违法违纪行为,更应该公布结果,以彰显法律的公正和威严。

有观点认为,对于普通人而言,涉及个人隐私或许可以理解,但公职人员的身份较为特殊。他们的行为和财产状况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不能简单地以个人隐私为借口来逃避信息公开。公职人员不允许经商,那么这近亿财产的来源就成了公众关注的焦点。仅仅一句“涉及个人隐私”就不对外通报,难以让公众信服。

在法治社会,信息公开透明是保障公众知情权、监督权的重要手段。这起事件的调查结果必须对外公布,无论是证明当事人的清白,还是揭露可能存在的违法违纪行为,都应该给公众一个明确的交代。相关部门应该妥善处理公众的质疑,以合理合法的方式回应社会关切,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政府的公信力。

按照官方的说法,涉及个人隐私的就不方便对外通报,如果是一个普通人,涉及到个人隐私,我们可以理解。可是这两名当事人都是国家的公职人员,他们的身份就意味着没有个人隐私这一说。近亿的财产到底是怎么来的,这种事情怎么会涉及到个人隐私呢?

如果是自己凭本事挣来的,是合理合法的,那就应该说清楚。关于钱的事情,又怎么会有个人隐私呢?这种事情真的是让人难以理解,他们两个都是公职人员,公职人员是不允许经商的,那么这些钱都是哪来的呢?能说的清楚吗?

一句涉及到个人隐私就没有对外通报,恐怕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吧,当然了,如果说这老两口没有什么问题的话,那就更好了。官方也应该公布调查结果,还老两口一个清白,所以还是不要拿个人隐私当什么借口。这起事件的调查结果是必须对外公布的。对于这样的事情,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