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寮步律师网-知名律师胡正东竭诚为您服务 http://www.liaobulsh.com 寮步律师事务所 免费提供法律咨询
|
诉讼指南
以案说法
自己患病,可以休病假,锅炉厂不能因此而解除劳动合同
本案中李全生与锅炉厂签订为期4年的有效劳动合同,李全生在患病治愈后仍不上班,而且还开出假病假条,在锅炉厂对其进行了教育,且于2005年初予以警告处分的情况下,李全生仍置之不理,故李全生的行为严峻违背劳动法规,《企业职工赏罚条例》第11条第1款划定:“职工违背劳动纪律,常常迟到,早退、旷工、消极怠工、没有完成出产任务或者工作任务的,经批评教育不改的,应当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革职、留用察看、开除的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因此,从实体法律上看,李全生的行为已构成了旷工,锅炉厂完全可对李全生长期不上班的行为以旷工论处,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25条划定解除与李全生的劳动合同,但是,因为锅炉厂对李全生的开除处分是在李全生上班后的8个月作出的,《企业职工赏罚条例》第20条划定:“审批职工处分的时间,从证明职工出错误之日起,开除处分不得超过5个月,其他处分不得超过3个月。”因此,某锅炉厂的开除处分决定缺乏法律依据,处分决定也不具有法律效力,不能据此解除与李全生的劳动合同。
(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用人单位的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如用人单位所赖以从事出产的出产资料发生重大灭失等,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假如当事人之间能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变更后的劳动合同继承有效,如双方当事人难以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用人单位则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27条划定:如用人单位确需裁减职员的,应当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分讲演后,可以裁减职员。为了防止用人单位以经营状况发生严峻难题为借口任意裁减职工,侵犯职工正当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还划定:用人单位依法裁减职员后,在6个月内录用职员的,应优先录用被裁减职员。
(2)用人单位因出产经营状况的原因确需裁减职员的。一个企业因出产经营不善发生严峻难题,确需裁减职员的,可以充分行使企业的用工自主权,裁减富余职员,以重新对出产资料和劳动者进行公道配置,扭转不利局面。
(1)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需裁减职员的。企业破产,是指企业因经营治理不善造成严峻亏损,不能了债到期债务的,经债权或者债务人依法申请,由人民法院依法宣告破产并按法定程序偿还债权人债务的轨制。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划定,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是指企业由债权人申请破产的,被申请破产的企业的上级主管部分申请对该企业进行整顿的期间。用人单位可以按照法律划定的程序,解除与部门劳动者的劳动合同,以促使企业挣脱困境。
4.因用人单位的客观原因而解除劳动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27条划定,因用人单位客观原因而解除劳动合同,主要在以下三种情况:
(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由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这主要是指一些技术性较强的企业,其对职工的业务的技术要求比较高,没有相应的知识预备和专业练习,则难以胜任工作,难以完成劳动合同商定的劳动任务,因此,对于那些知识预备不足不能胜任工作,自身又不积极努力,经由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铺排的工作的。患病是每个劳动者都难以避免的客观现象,非因工负伤,如发生交通事故等,属于工作之外的意外事故,产生以上两种情况的原因都与用人单位没有直接关系。我国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对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依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时间是非,划定了一个相对公道的医疗期,在法律、行政法规划定的医疗期内,用人单位不能解除劳动合同,医疗期后,假如劳动者康复如初,可以继承从事原工作,或者劳动者没有留下大的后遗症,可以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铺排的工作的,劳动合同关系继承有效;假如劳动者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铺排的工作的,则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3.因劳动者身体和能力不适应工作前提而解除劳动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26条划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3)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所谓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是指劳动者的行为构成犯罪,触犯刑律,依刑法被判处拘役、管制、有期徒刑或者判处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严峻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严峻失职也是就是严峻溺职行为,如值班时间不负责,擅离职守,致使工厂产品或原材料被盗,或因为粗心大意,使本应发现的事故隐患未能及时发现,造成事故发生,对用人单位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营私舞弊,是指利用手中的职权或机会,采取欺骗等的方式谋取分歧法利益的行为,如公司的经理等高级治理职员利用职权收纳贿赂和其他非法收入或侵占公司财产,使公司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
(1)劳动者严峻违背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轨制的。严峻违背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制定的其他规章轨制,包括:严峻违背劳动纪律,影响出产、工作秩序的;违背操纵规程,损坏设备、工具、铺张原材料、能源,造成经济损失的;服务立场很差,常常与顾客吵架或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不听从正常调动的;贪污、盗窃、赌博,不够刑事处分的;无理取闹,打架斗殴,严峻影响社会秩序的;犯有其他严峻违背劳动纪律的。对于有上述行为的职工,经由教育或行政处分仍旧无效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对其中违纪情节严峻,符合除名、开除前提的,可按照《企业职工赏罚条例》予以除名或者开除。
2.因劳动者违纪或违法而解除劳动合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25条划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因劳动者不符合录用前提而解除劳动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25条第1项划定:“在试用期间被证实不符合录用前提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劳动权利义务关系尚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况,这是试用期的一特点,目的是为了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有一个相互了解和选择的机会。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将从思惟品质、工作能力、知识水平、身体状况等方面进一步对劳动者进行考察,了解其是否符合本单位的工作要求。假如发现劳动者在某些方面不符合本单位的录用尺度和前提,用人单位有权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对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前提作了划定,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情况:
律师点评 这是一起企业超过期效期限处分职工引起的劳动争议案件。本案涉及的法律题目主要有:一是用人单位有权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的法定理由有哪些?二是锅炉厂能否解除与李全生的劳动合同?
李全生与某锅炉厂在2004年6月签订为期4年的劳动合同。2004年10月李全生因患急性肺炎住院治疗,2005年2月痊愈出院。出院后李全生拒绝到锅炉厂上班,通过熟人从病院开出病假条,以患病为由向单位请病假,事实上,李全生一直在匡助某个体商贩从事服装买卖。锅炉厂查实,李全生请假纯属虚假后,立刻对李全生予以警告,责成其马上到厂上班。李全生置之不理。2005年4月锅炉厂停发李全生的工资。2005年10月,李全生回厂上班,锅炉厂于2006年6月正式决定予以开除李全生,解除与其签订的劳动合同。李全生对此不服,以为自己患病,可以休病假,锅炉厂不能因此而解除劳动合同。因此向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哀求予以公正裁决